通過微弧氧化工藝對經過化學銑切處理的K55石油套管和彎頭管件進行了陶瓷化處理,為滿足我國石油工業日益發展的需要,1975年我廠開始在318216周期軋管車間按YB69070標準生產D40石油套管。至今已軋出φ340φ273φ245φ178φ140各種壁厚的石油套管管體8萬噸(成材率已達64.5%),并由我廠管加工車間加工成套管7.8萬噸。1979年又相繼試制成D55級高強套管和D65級抗硫套管。今年開始按API標準生產J55N80C75級石油套管,現已軋出符合API標準的φ139.77.72J55級套管110噸。通過K55石油套管大量小直徑管彎曲成形試驗,分析了彎管壁厚方向的應變分布狀態,指出管壁厚變形主要受材料力學性能和變形幾何因素的影響,沿彎曲線呈非均勻分布,最大減薄和增厚量均產生在彎曲內角中部。推導出限制彎管壁厚變化量的許用最小彎曲半徑公式,經試驗驗證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。采用從美國MOHR研究工程公司引進的聯合力試驗機,為渤海油田研制的K55鋼級,偏梯扣大口徑石油套管進行拉伸試驗,考核管體和管體焊縫的抗拉伸性能,并獲得成功。 改善其耐磨損、耐腐蝕性能,需要對其表面進行處理。本文采用一種新工藝,制備了帶有氧化鋁陶瓷涂層的K55石油套管復合管件。首先用爆炸焊接工藝制備了鈦/鋁復合管材,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能譜儀(EDS和X射線衍射儀(XRD分析了復合管界面的形貌、元素分布及相組成,結果表明鈦/鋁復合管界面過渡層由鈦-鋁固溶體組成,實現了冶金結合,界面無微觀裂紋存在采用壓剪試驗、徑向壓扁試驗和軸向壓縮試驗研究了界面結合性能。
http://www.qzevgv.cn
運用Marc有限元軟件對鈦/鋁復合三通管件液壓脹形和彎頭推彎成形進行了數值分析,研究表明復合三通管件脹形所需的最小結合強度為5MPa244,通過大量管材彎曲試驗,分析了沿彎曲線的切向和管壁厚方向的應力應變狀態,給出彎管內、外側管壁厚變化量和切向應變的近似計算公式。后續試驗的基礎上,逐步將修正公式適用于實際生產。同時,為K55石油套管管材彎曲成形機理研究作了相應的基礎準備工作。
管型狀態材料的單向拉伸曲線